欢迎光临安博体育电竞下载官方网站!咨询电话:0371-64580657
本报讯(记者赵向南通讯员王丽)一片杨树林随风摇曳,两个大花坛里木槿、蔷薇枝繁叶茂,牵牛、地雷花争奇斗艳……在花架下,铁运车间6名员工吃着班中餐,浓荫遮护下,他们忘却了盛暑酷热。
这是8月19日在汾西洗煤厂厂外小花园里看到的一幕。提到小花园的来历,在洗煤厂工作了30多年的老王就感慨万分:前几年,这儿煤泥堆积,黑水横流,是人人厌弃的当地,现在却成了厂里人人爱来的当地。
老王说,说起小花园,不能不提洗煤厂的前史。洗煤厂是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援建项目,1971年正式投产,年产量缺乏百万吨,因为工艺不完善、办理不科学等原因,洗水无法到达100%循环运用,副产品尾煤不能科学处理,只好在厂外挖数个大坑,用来寄存尾煤和洗水。铢积寸累,煤泥场就变成了全厂最大污染源,风一刮,煤尘四起,行人路过,身上总会落一层灰,到了雨天,黑水四溢,气味难闻,还会时不时流到邻近农田,引发胶葛。到了上世纪90年代,洗煤厂进行技术改造,年生产能力扩张到400万吨,但洗水重复利用率仍不高。令员工头疼的煤泥场仍是老样子,员工和周围群众说,这是洗煤厂的伤痕,有了这块疤,总是欠好。
有了伤痕,总是痛的,管理煤泥场成为了洗煤厂的大事。企业上下到达一致,不管支付多大价值,一定要管理好这块疤。一系列的管理煤泥场的战争打响:严控工业污染源排放;煤矸石、粉尘排放目标要到达国家环保规范;改善洗水工艺……特别是2007年,洗煤厂开端了对煤泥场的会集整治,对尾煤处理系统来进行技术改造,使尾煤可以及时彻底消化变成产品,并广泛开拓市场,建立了晓畅的出售运营途径,使尾煤产品求过于供,完成“零库存”。接着,又买来黄土对煤泥场进行填埋,在平坦后的空地上修建了花园,栽种了1000多株杨树,使这儿构成一片2000多平方米的绿色防护带,员工还在空地上种起了菜……一句话,旧日煤水黑泥横流的煤泥场,变成了绿树瓜菜飘香的花园。
“咱们吃的菜便是在这儿种的,既经济实惠,又绿色环保。”老王用手比划着说,顺着他的手看去,在一片绿色的菜地里,西红柿红得发艳,茄子泛着紫色油光,黄瓜绿得心爱……“这个小花园,虽然不大,但见证了洗煤厂厂貌的改变,这个改变不便是报纸电视里常说的科学发展吗?”老王爽快地说。